新聞中心

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格局掃描 “內外卷”一起來
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從中日韓“三國爭霸”向中國“一家獨大”轉變。??近日,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33GWh,同比增長38.6%,保持了穩健的上升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中,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首的中國廠商占據了六成(60.9%)市場份額,而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企業就占據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51.2%)。其中,寧德時代穩坐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第一把交椅,市占率達到35%;比亞迪則以16.2%的全球市占率,超越LG新能源,躍居第二。??相比之下,韓國三大電池廠商——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的全球市占率同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目前尚不到1/4;與此同時,中國二線電池廠商也保持較快增長,開始在十強榜單上向日韓電池企業發起沖擊。??中國企業獨占鰲頭?比亞迪增勢最猛??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達46.6GWh,同比增長35.9%,占據全球超1/3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寧德時代“行業龍頭”地位穩固,無論是裝機量還是市占率,都比位居其后的比亞迪高出1倍以上。與此同時,寧德時代在創新體系上也在不斷完善,持續推進電池材料體系、系統結構、極限制造、商業模式等創新體系建設,從而使產品具備了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今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市場保持行業領先,創新能力是其核心驅動力?!背啥夹履茉雌嚠a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技術創新方面,寧德時代近年來在行業率先推出了麒麟電池、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等創新產品。其中,麒麟電池采用寧德時代第三代CTP技術,系統集成度創全球新高,體積利用率最高可達72%,能量密度最高可達255Wh/kg。今年3月,麒麟電池已正式實現量產裝車,作為麒麟電池的全球量產首發車型,極氪旗下純電中大型MPV極氪009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此外,賽力斯AITO問界系列新車型以及長安汽車、阿維塔等新車也將配裝麒麟電池;而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將首發落地奇瑞車型,同時雙方將共同推出“ENER-Q”電池品牌;凝聚態電池則是領先行業的新產品,寧德時代的凝聚態電池車規級應用產品或將在年內實現量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市占率下降0.8個百分點,而比亞迪市占率增長5.8%,一舉超過LG新能源,以16.2%的市占率排名第二。比亞迪也是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十強榜單中增速最高的企業,同比增長115.5%,裝機量達到21.5GWh。事實上,自去年以來,比亞迪就開始與LG新能源爭奪榜單亞軍的位置,增速迅猛。??“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快速增長,與其產業鏈完善、多管齊下的布局有關?!比A東汽車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林澍文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談到,一方面,做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在動力電池技術領域不斷創新,除了已經在全國多家電池工廠量產的二代刀片電池,其也在開發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好的固態電池等新產品。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可達400Wh/kg,是比亞迪二代刀片電池180Wh/kg的兩倍,更具市場競爭力。今年1月,比亞迪公開表示,公司研發團隊已全面覆蓋各類電池技術路線。另一方面,比亞迪在國內外動力電池市場加速擴張,如今客戶包括一汽、嵐圖、福特、豐田、奔馳、寶馬等國內外電動汽車品牌。這些動態都表明,在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的技術與產能都在不斷向上,超越LG新能源也是其競爭力提升的體現。??數據顯示,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的電動汽車銷量超55萬輛,同比增長92.81%,在引領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增長的同時,其也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邁上新臺階?!氨葋喌献匀ツ耆孓D型新能源以來,電動汽車銷量與動力電池裝機量都出現了較快增長,可謂相得益彰?!奔髮W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李明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比亞迪在動力電池市場一路“狂飆”,不僅可以看出其技術研發能力在不斷增強,也能發現其對于供應鏈的管理整合能力持續提升,這些因素使得比亞迪動力電池的價格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中國二線廠商崛起?日韓企業“腹背受敵”??在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十強榜單中,LG新能源、松下、SK On、三星SDI依次排名第三至第六。由于其主要海外市場——歐美電動汽車銷量高速增長,韓國三大電池廠商在裝機量方面均實現增長。其中,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分別同比增長37.5%、5.1%和52.9%,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名。不過,雖然韓國電池“三巨頭”實現同比增長,但增速卻比不上中國電池廠商,市場份額被稀釋,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兒了。??“在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十強榜單中,比亞迪無論是在裝機量還是同比增幅方面都超過日韓競爭對手?!狈队儡姳硎?,此外,中國電池廠商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和欣旺達分別位列榜單第七至第十,對日韓企業形成追趕之勢。其中,今年第一季度,中創新航的裝機量、市場份額都逼近三星SDI。從排行榜來看,三星SDI是中創新航最想超越的競爭對手。排名第八的國軒高科裝機量同比增長13.7%,助力其一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83.26%,至71.77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34.78%,至7560.95萬元。而排名第九的億緯鋰能一季度電池裝機量同比上漲75.5%,漲幅僅次于比亞迪,市場份額也增加了0.4個百分點。??“當下,日韓電池廠商可謂‘腹背受敵’?!鄙綎|省電池工業協會顧問謝瑜忠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前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后有二線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等奮力追趕。??謝瑜忠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銷持續快速增長,不僅對動力電池數量需求大增,而且對電池的品種、類型、質量等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這促使很多中國電池企業進行多維度的創新,特別是在電池結構創新方面取得了較快進展,就像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廣汽的磷酸鐵鋰彈匣電池、蜂巢能源的龍鱗甲電池等。而日韓電池廠商在結構性創新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這是日韓電池廠商市場份額被中國電池企業超越的主要原因。不過,去年韓國電池廠商注意到市場的新動向,開始研發磷酸鐵鋰電池,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樣品。盡管在市場上慢了一拍,但由于日韓廠商在固態電池方面走得更快,再加上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快速追趕,韓國電池企業仍將保持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競爭,永無止境,技術實力是制勝之道?!叭枕n動力電池廠商仍擁有不容忽視的較強實力?!绷咒恼J為,從技術上看,日韓企業曾掌握全球80%的鋰電池核心技術專利,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固態電池技術開發中,日韓企業仍然位居頭部。從配套客戶來看,松下、LG新能源都是特斯拉的長期供應商,這也是支撐松下、LG新能源兩家電池裝機量位居世界前列的主要因素。其中,LG新能源由于配套特斯拉Model 3、Model Y、福特野馬Mach-E和大眾ID.3、大眾ID.4等多款銷量較高的電動車型,不愁訂單;SK-On憑借現代Ioniq 5、起亞EV6、大眾ID.4等車型持續增長;三星SDI則主要受益于寶馬i4和iX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增長,其供貨的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 R1T/S車型的銷量也有所增加。??作為特斯拉主要的電池供應商之一,松下提供的電池主要用于特斯拉在北美市場的車型上。得益于多次降價,特斯拉第一季度在美國共交付了17萬輛電動汽車,同比大漲55%。這使得松下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37.7%,接近全球動力電池市場38.6%的平均增速,并保持了9%的市場份額。??鋰價下行?成本端改善?電池廠商盈利能力增強??無論是頭部電池企業還是二三線動力電池廠商,都對于鋰價的波動十分敏感。而作為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碳酸鋰價格出現大幅下調。自去年年底漲至每噸近60萬元的高位后,碳酸鋰的價格在今年開啟了下跌之路,在4個多月的時間里下跌了約66%,最低至每噸17萬元左右,但近期有望企穩。來自上海鋼聯的數據顯示,5月10日電池級碳酸鋰報價21.65萬元/噸。??誠然,鋰價的漲跌牽動著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神經?!半姵丶壧妓徜嚨膶嶋H成本應該在3萬元左右,沒有任何理由漲到60萬元,預計后續價格會飛速下降,波動下探到每噸10萬元以下也不是沒有可能?!辨谀芸萍级麻L王瑀曾在3月末作出這樣的預測;真鋰研究創始人、總裁墨柯則預計,今年年底碳酸鋰價格可能會跌至15萬元/噸以內;國軒高科高級副總裁、中國業務板塊總裁王啟歲分析稱,碳酸鋰價格應該在15萬~20萬元/噸之間較為合理。??謝瑜忠認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每噸近60萬元的高點滑落至現在的20萬元左右,這反映了全球,包括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過剩的現實。從統計數據看,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517.9GWh,同比增長71.8%。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有望達到1550GWh。然而,僅國內正在計劃和動工的擴產項目,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4000GWh左右,比市場需求高出1倍多。在這種情況下,動力電池行業必然會出現新一輪洗牌和“淘汰賽”,優勢資源可能會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弱勢企業或被兼并、或主動轉型、或被淘汰出局。??由于鋰價下行、成本端改善,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第一季度的財報表現普遍不錯。??近日,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相繼公布一季度財報,業績均實現大幅增長。財報顯示,寧德時代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90.38億元,同比增長82.91%;凈利潤98.22億元,同比增長557.97%;億緯鋰能一季度業績表現同樣不俗,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1.86億元,同比增長66.11%;歸母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118.68%。此外,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約1201.74億元,同比增長79.83%;實現凈利潤約41.3億元,同比增長410.89%。??業內人士指出,動力電池企業第一季度業績大漲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端的改善。湘財證券近日研報指出,鋰價開啟下行周期,隨著鋰等鋰電材料價格回調,動力電池成本壓力緩解,動力電池廠商由此迎來盈利修復期。??國內產能過剩壓力大?加速布局?“卷”向海外??從鋰價下行就可以瞥見國內動力電池已經陷入產能過剩危機。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為545.9GWh,而動力電池累計銷量為465.5GWh,累計裝機量僅為294.6GWh;今年3月,我國動力電池的產量和裝機量分別為51.2GWh和27.8GWh,一季度兩者分別為130.0GWh和65.9GWh。當前,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產量遠高于需求,延續著自去年以來的供大于求態勢,去庫存的壓力大增。在這一大背景下,“出?!背蔀閲鴥葎恿﹄姵仄髽I尋求市場增量、滿足客戶需求的必然選項。近來,比亞迪、寧德時代、欣旺達、蜂巢能源等企業都在加快海外布局。??在今年4月的上海國際車展上,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向記者透露,比亞迪今年鎖定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為300萬輛,其中包括海外市場和中國市場,“出?!睒I務正在成為公司新的銷量增長點。由此,比亞迪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近日有外媒報道稱,比亞迪或考慮在西班牙新建電池超級工廠。另據德媒報道,比亞迪正在為特斯拉德國柏林超級工廠生產的歐版Model Y后驅車型供應磷酸鐵鋰刀片電池。與此同時,其他中國電池企業也在加速“出?!?。國軒高科在收購博世哥廷根電池工廠之后,還將在德國、越南、美國等地建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海外業務收入不斷增長。其中,2022年國軒高科海外銷售收入為29.8億元,同比增長464.76%。全年新增海外定點客戶超15家,包括海外乘用車、商用車、儲能等戰略性客戶;億緯鋰能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達到111.86億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約40%,同比有所提升??傮w來看,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133GWh裝機量中,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65.9GWh,中國以外的海外市場裝機量已經達到67.1GWh,超過中國市場。??“中國動力電池加速‘出?!?,這一趨勢已經深刻地反映在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單上?!敝x瑜忠表示,一方面,這是由于國內產能過剩的巨大壓力所迫;另一方面,這也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標志之一。產能過剩固然會倒逼企業“出?!?,尋找新的增長點,但如果沒有良好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也會行之不遠。近年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不斷涌現創新的浪花,這才是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去”的真正支點。??“從全球范圍來看,汽車電動化正在成為不可逆轉且不斷加速的趨勢,為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了比以往更多的全球化機遇?!狈队儡娬f,從海外市場來看,在高額補貼刺激、碳排放法規高壓和能源危機等多重因素壓力下,歐洲、北美電動汽車產業正在提速,而這些地區的本土動力電池供應能力還有較大的缺口,難以提供有效的支撐,而這正是中國電池企業的機遇窗口。而且,歐美車企越來越認可質量不斷提升、品種日益增多的中國動力電池,這也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钡挠欣蛩?。??需要注意的是,歐美市場一些新的法規變化,將對中國動力電池“出?!睅碛绊?。例如,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要求,動力電池原材料需滿足一定比例產自美國或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或是在北美境內回收的材料,方可享受美國聯邦稅收減免。在歐洲,歐盟碳關稅修正案的出臺以及《歐盟電池新法規》的最新修訂,意味著歐洲對于動力電池產業鏈的管控將更加嚴格。這些均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進軍歐美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安粩鄰娀夹g創新,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力,讓中國動力電池更好地‘走出去’、‘走進去’?!狈队儡娬f。
來源:中國汽車報
動力電池業加速洗牌 上市公司加碼布局海外市場
今年以來,動力電池業備受關注,一方面是上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急速下跌帶來動力電池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是下游新能源車產銷兩旺帶來的電池需求增加??此苿恿﹄姵匦袠I迎來雙向利好,但實際上卻出現了加速洗牌,“庫存”成為這個行業的隱痛。在近日召開的2023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證券日報》記者看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火爆,同時也感受到,動力電池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局。作為動力電池的龍頭、素有“寧王”之稱的寧德時代,同樣感受到行業的挑戰和機遇,通過“創新”和“出?!甭氏绕凭?,為動力電池業開辟了一條新發展之路。無序擴張引發階段性“庫存”早在去年,鋰電池產業就已經出現一波擴張潮。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前期新能源鋰電板塊的快速發展、以及較高的價格和盈利導致了資本蜂擁進入賽道,從而導致了庫存的形成,而這也是大眾產品周期性帶來的后果?!备鶕袊噭恿﹄姵禺a業創新聯盟數據,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為545.9GWh,而動力電池累計銷量為465.5GWh,累計裝車量僅為294.6GWh。供需失衡使得2023年動力電池去庫存的壓力大增。有A股公司甚至宣布放棄鋰電業務。珈偉新能在2月份公告表示,不再將鋰電池生產作為未來發展方向。今年3月份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第七位的蜂巢能源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鋰電產業階段性去庫存對公司也有一定影響,但由于公司已經拿到較多定點客戶,且產能一直處于爬坡狀態,去庫存對公司影響有限?!闭驿囇芯渴紫治鰩熌聦Α蹲C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此前電池定價機制(與資源掛鉤)的影響,使得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保有一定的利潤,但隨著調整繼續,行業競爭將凸顯馬太效應,即強者恒強,洗牌加劇?!甭浜螽a能面臨洗牌事實上,前期庫存的大肆擴張已經導致部分動力電池企業訂單緊缺。有接近寧德時代的人士表示,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出現了下滑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在清庫存階段,小電池廠的日子將更不好過。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2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為48.20%,占比持續領跑,加上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等前10名動力電池企業,市場占有率合計高達95%。而僅余的5%市場份額將由剩下的幾十家企業爭搶,競爭不可謂不激烈。對此,華南一家電池PACK廠負責人表示:“行業高速增長的時候,挖幾個人就能干,但當大家都沒訂單的時候,供應商就開始拼命去挖存量客戶,競爭非常慘烈?!北本┨貎|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庫存主要集中在落后產能,先進產能還是不足的,頭部企業的訂單是很飽滿的,腰部企業壓力比較大,尾部企業則將面臨被淘汰的可能?!薄蹲C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全球最大鋰電新能源生產基地——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寧德時代副總經理、董秘蔣理并未畏懼,他向記者表示:“優質的產品才是客戶真正需要的,因此,優質的動力電池產能還是稀缺的?!睂幍聲r代持續在研發和技術方面進行投入,其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水平、制造水平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走進寧德時代總部Z基地,記者能看到智能化的自動生產設備在自行運轉,材料攪拌、封閉式電池涂料、自動叉車運送等無不顯示出寧德時代生產線的智能性和先進性?!拔覀兊脑O備都是自己研究設計的,只有少部分人工通過系統來檢查產品是否有問題,來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睋幍聲r代Z工廠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智能工廠不僅縮短了生產時間,而且產品報廢率也大大減少了?!逼詈+|認為,鋰電池行業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行業內部競爭很激烈,產業投資會面臨“能量密度效率和生產成本”的雙向競爭?!颁囯姵匕踩咝艿囊痪€產品會比普通產品溢價5%以上,有些細分領域產品甚至會高一倍以上,這會導致高效優質產能面臨強大需求而嚴重不足,而低層級產品可能無人問津?!逼詈+|如是說。有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動力電池頭部企業不斷擴產,未來兩年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將凸顯,行業洗牌也將加劇,一些沒有核心技術的低端產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加速創新與海外布局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證券日報》記者看到,海外車企高管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展臺興趣濃厚,同時海外車企本身也在研發新能源汽車并在車展中進行展示。這是全球電動化轉型提速的一個信號,意味著國內動力電池的全球競爭將加劇。4月4日,寧德時代位于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正式獲得電芯生產許可。除寧德時代外,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億緯鋰能、中創新航、遠景動力等都布局了海外工廠,并且主要集中在歐洲,抓住歐洲市場已成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共識。寧德時代表示,“隨著公司海外定點新車型的持續面世、德國工廠投產放量、匈牙利工廠建設以及與福特合作事宜的推進,未來公司海外競爭優勢越發明顯,體現在技術創新、供應鏈布局、極限制造等方面”。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外建廠可以滿足汽車主機廠就近配套供應,還可以開拓更多國際客戶。不過,要想開拓海外市場還需要企業核心技術的不斷迭代和高端產能的對外輸出。
來源:證券日報
我國建成最大規模動力電池產業體系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23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論壇暨動力電池招商大會上獲悉,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分,我國動力電池的材料和新技術應用不斷取得突破,形成了從材料研發、電池生產、回收利用到設備支撐的全球產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體系?!罢龢O、負極、電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擺脫進口依賴,鋰電設備國產化率已達90%以上,其中關鍵工序的裝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電池產業發展對電動汽車被市場接受起到了關鍵作用?!敝袊こ淘涸菏?、北京能源協會會長李陽說。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正在全面重塑我國汽車產業新格局。我國擁有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優勢,有利于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疊加優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產業生產力轉化。同時,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分析,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端、低端產能分化加??;企業面臨在工藝、技術方面持續保持領先,以及穩住并擴大市場的壓力;發達國家也在逐步加大對動力電池企業的投入和扶持,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表示,在電動汽車需求側,應繼續提高動力電池效能,研制鈉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高效電池;加快充電樁建設,通過智能有序充電、車網互動等緩解電網壓力;規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接入電網,形成智能充放電新儲能體系?!皠恿﹄姵仄髽I要加強與下游車企之間的協同,形成發展合力;加強供應鏈管理,確保原材料供應穩定、安全;加大對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投入,不斷提升電池的可靠性、安全性等,逐漸解決續航里程短、充電慢等難題;要在電池回收方面做好文章?!甭芬A說。李毅中認為,要攻克電池的技術難關,應看到鈉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先進電池尚在實驗試產中,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并重視團隊建設。目前,電池產業出現了多元化、社會化無序競爭態勢,低端產能過剩顯現。需大力提質降本增效,淘汰落后,加快重組整合。在招商引資上,應嚴格技術標準,甄別論證技術路線,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認為,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主要核心技術是輕量化車體、高性能動力總成一體化、高性能安全電池包。下半場是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主要核心技術是汽車芯片和操作系統。在車規級半導體技術上,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輕量化、高性能、長壽命的發展趨勢,對芯片技術和封裝技術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在李陽看來,未來的汽車將是能源互聯網體系中的個體單元,是存儲和消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強大載體。新能源汽車可通過有序充電、車網互動、換電、退役電池儲能等方式對高比例可再生電力系統形成補充,解決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受季節、氣象和地域條件影響的不連續性和不穩定的問題,支撐能源體系轉型。 (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來源:經濟日報
動力電池行業邁入穩鏈提質階段
在動力電池行業快速發展進程中,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產業鏈比較脆弱,韌性不足?!霸趧恿﹄姵匦袠I快速發展進程中,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產業鏈比較脆弱,韌性不足?!痹?月26日舉辦的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23年度會議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許艷華表示。成本還會快速下降《動力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白皮書(2023-2025)》(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三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212Wh/kg,磷酸鐵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176.1Wh/kg;純電動乘用車單車平均帶電量提升至50.9kWh,續航400公里以上車型占比提升至70.7%。與此同時,動力電池企業更加注重從關鍵材料研發、單體電池設計、系統集成技術等多個方面提升綜合性能,新產品技術不斷涌現,技術迭代速度快、創新動力強。據蜂巢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紅新預測,2023年,全球鋰電池需求仍將高速增長,總需求量能達到1000GWh;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大概在1200GWh左右,儲能需求大概在384GWh左右?!斑^去10年,鋰電池價格隨著規?;嵘盗?0%。據我們統計,鋰電池每增加1倍產量,成本會下降17%,汽車成本會下降15%,光伏成本會下降28.5%。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占比和銷量不斷提升,成本還會快速下降?!睏罴t新認為。價格波動不是正?,F象《白皮書》指出,盡管2023年鋰鹽價格逐步走低,但關鍵原材料價格不穩定成為影響動力電池產業穩定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指出:“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過程中,原材料供給短缺引起適當漲價是正?,F象,形成階段性供需關系制約也是產業在快速發展中面臨的必然規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電池材料價格大起大落不是正?,F象,暴露出電池產業鏈上下游價值分配的矛盾?!薄叭绻噧r持續下跌,上游對鋰礦的投資熱情將大幅下降,進而影響供需關系,所以碳酸鋰價格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上下游都有各自的利益,才能夠保證未來的平穩。其實,汽車行業最害怕的是價格劇烈波動給企業經營帶來非常大的負擔和風險?!睏罴t新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馬仿列也指出:“未來碳酸鋰價格應該在成本+合理利潤附近波動,這樣才能保證行業穩定可持續發展?!薄半S著上游減產和終端消耗,碳酸鋰庫存不斷降低;5、6月車市即將回暖,同時大型儲能訂單在6月交付,將進一步消化庫存。所以,我們預測從5、6月起價格將進入平穩期?!睏罴t新表示。低碳發展鞏固競爭力“我國電池產業在上一階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外仍在加大對下一代電池的投入和支持,我國依然存在因技術突變而導致被反超的潛在風險?!瘪R仿列表示,從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發展規劃來看,預計2030年前后,固態電池、鋰硫電池等下一代電池都將大規模進入市場,我國企業應持續加大對下一代電池的研發投入,完善新技術產業鏈環節,并尋求適宜應用場景,以推動技術迭代和落地。值得注意的是,多位與會專家表示,動力電池產業鏈低碳發展亟需提速?!爱斍?,動力電池制造環節仍是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國企業已經開始通過使用清潔電力、綠色低碳工藝、設備升級改造等方式落實脫碳?!瘪R仿列強調,“下一步我國應積極參與全球碳中和規則制定,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以鞏固提高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薄拔覈摹p碳’目標,以及歐盟的《新電池法》,倒逼我們必須加速向低碳化發展,一定要在工藝、裝備和提高生產效率方面下大力氣,這也是系統性工作。有的企業已經建成了零碳工廠、零碳產業鏈園區,這應該是我們發展的方向?!痹S艷華表示。
來源:中國能源報
方形疊片電池滲透“加速度”
主打方形電池的蜂巢能源、中創新航、比亞迪等電池企業,在新增擴產項目中,疊片設備的采購占比在持續提升,由此可驗證方形疊片電池產能正在迅速壯大。特斯拉首個投資者日上,馬斯克對于特斯拉“宏圖”第三篇章的設想,掀開了全球能源變革壯麗的一角。馬斯克稱,地球要完全走向可持續能源之路,可持續能源經濟需要達到的目標是:儲能240TWh、可再生電力30TW、制造投資10萬億美元等。其中,發展電動車占據儲能115TWh、可再生電力4TW、制造投資7萬億美元的比例。宏偉目標背后,也勾勒出鋰電池及產業鏈巨大的市場前景。在電池技術路線主張上,特斯拉尤為推崇4680全極耳大圓柱電池。在今年1月的一份公開申明中,特斯拉表示將在內華達州擴建4680電池工廠,規劃年產能達100GWh。4680電池不僅用于電動汽車,最終還將用于特斯拉的儲能產品。特斯拉效應帶動下,全極耳大圓柱電池已經成為新興電池技術發展主流之一。目前,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海辰儲能等電池企業也在圍繞全極耳大圓柱電池制造、量產進行布局。與此同時,領跑全球電池創新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還開辟出另一條新興電池技術發展方向——“長薄型電芯+疊片工藝”。復盤方形疊片技術方向的發展史,可回溯至2018年,彼時蜂巢能源剛剛成立,而在成立之初蜂巢能源就率先將疊片工藝用于方殼電池制造,并引入車規級標準,由此開啟了動力電池疊時代。四年多以來,從市場需求的演變與技術創新的走勢來看,蜂巢能源秉承的方形疊片技術路線已讓其從“獨行者”變成了“眾行者”。目前,在國內乃至全球TOP10動力電池企業中,方形疊片已經成為行業的普遍共識以及主流選擇。主打方形路線的比亞迪(刀片)、蜂巢能源(短刀)、中創新航(One-stop Bettery和全極耳疊片電池)、億緯鋰能(LF560K儲能電池)、欣旺達(超充電池SFC48),旗下產品都在逐漸趨向采用疊片工藝。與4680大圓柱一樣,方形疊片應用也涵蓋了動力、儲能、快充等多個應用場景。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未來在多元化的應用場景中也會一爭高下。方形疊片產能提速猛進相比于大圓柱電池仍處于規?;慨a前期,方形疊片電池無論是在市場滲透還是在擴產速度上,都表現得更加迅猛。高工鋰電關注到,主打方形電池的蜂巢能源、中創新航、比亞迪等電池企業,在新增擴產項目中,疊片設備的采購占比在持續提升。由此可推測方形疊片電池產能正在迅速壯大。其中,中創新航常州、廈門、武漢、合肥、江門等生產基地部分產線生產One-Stop(簡稱“OS”)電池、全極耳疊片電池,兩大產品線疊片設備采購需求旺盛。市場端情況來看,近期,零跑2023款C01-525舒享版配套的是中創新航L300系列磷酸鐵鋰電芯。目前,中創新航采用全極耳疊片技術的L300系列產品已量產配套埃安全系產品、廣汽三菱阿圖柯、合創Z03/A06、長安糯玉米等車型。值得一提的是,中創新航新產品OS產品同樣采用疊片工藝,其江門一期OS產品已于4月23日正式下線。蜂巢能源新增擴產產能以“短刀”為主,生產基地包括江蘇南京、江蘇鹽城、浙江湖州、四川成都、安徽馬鞍山、江西上饒、德國薩爾州等。目前,蜂巢能源的 L600 短刀磷酸鐵鋰電芯已經配套長城部分車型。而在第三屆電池日上,蜂巢能源發布了基于超高速疊片技術3.0的飛疊、基于短刀電池的LCTP3.0的龍鱗甲電池。該電池將陸續搭載到2023年量產車型,包括2023年10月份量產的一款SUV和2023年10月量產的一款轎跑。比亞迪(弗迪)為例,其在重慶、湖南寧鄉、安徽滁州、安徽無為、吉林長春、江蘇鹽城、山東濟南、江西撫州、湖北、浙江仙居等地的工廠均為刀片電池基地,主要采用疊片工藝。除了動力領域,方形疊片在儲能市場的應用也在加速起量。目前,比亞迪儲能電芯以方形疊片為主。比亞迪還曾公開表示,刀片電池將在未來應用于儲能產品。億緯鋰能發布的新一代超大電芯LF560K,通過疊片工藝突破解決了LF560K儲能電池在電子電導集流設計和可生產性上的技術難題,該電池預計在2024年第二季度開啟全球交付。到2025年,公司預計將實現電力儲能電池100GWh的產能規模。綜合來看,中創新航采用疊片工藝的新一代產品量產,蜂巢能源全域短刀戰略,比亞迪全系應用刀片電池策略,都預示著疊片路線已經成為多家頭部動力電池玩家的主流選擇,隨著疊片工藝滲透率不斷提升,長薄型方形疊片電池的應用占比有望趨向于市場主流。行業預測,2025年全球長薄型方形疊片電池需求量有望超過1000GWh。疊片工藝效率飛躍能夠形成與全極耳大圓柱相抗衡的一大新興技術路線,布局“長薄型電芯+疊片”技術路線,體現出的是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洞察行業的前瞻性眼光。同時,方形疊片電池之所以能夠比全極耳大圓柱市場導入更快,主要得益于疊片工藝技術飛躍性的突破。站在電池企業疊片技術進步視角,蜂巢能源從誕生之初,為突出差異化競爭路線,便主打疊片工藝技術。2019年,蜂巢能源率先在方形電池生產中引入高速疊片技術,開啟了動力電池疊時代,彼時采用45度旋轉式高速疊片工藝,實現單工位疊片效率0.6秒/片。此后,蜂巢能源持續推動高速疊片技術升級。2020年,蜂巢能源創新推出單工位疊片效率0.45秒/片且同時疊兩片的高速疊片工藝2.0,讓疊片電池的生產效能快速提升。2022年,蜂巢能源發布第三代高速疊片技術——“飛疊技術”,融合多刀切與多片疊技術,疊片效率達到0.125秒/片,相比第二代的0.45秒/片提升超過200%,同時設備單位占地面積同比減少超過40%。中創新航2019年首創全極耳疊片技術,應用該技術的電池產品具有高比能、長壽命、全天候的特點,從根本上解決了卷繞結構產品的R角析鋰安全風險。2020年中創新航進行工藝改良,推出“DBW”全極耳極簡直連技術,省去了極耳模切工序,從設計上避免模切殘留等缺陷,由此提升極耳膠強度。2021年,中創新航基于MIR平臺和L300電芯產品,結合系統安全技術研制的電池包可實現三元鋰電池整包針刺不起火。該平臺也成為業內首個做到三元針刺整包不起火的系統平臺。2022年底,中航新創憑借高速全極耳切疊一體制造技術在內的極簡制造工藝,獲得了江蘇省委、省政府評選的“江蘇制造突出貢獻獎”。億緯鋰能在疊片技術突破上同樣亮眼,目前公司3.0堆疊技術可實現0.2秒/片的極限疊片速率,匹配CTT技術,得益于較大的極片面積,單臺疊片設備產能可達1.3GWh??梢钥吹?,動力電池企業正在不斷打破疊片工藝帶來的掣肘,在提升生產效率、良率,提高產品性能品質上持續創新推進。而在推動行業發展進步上,蜂巢能源公開表示,愿意向全行業公開授權,成果共享,共創疊時代。
來源:高工鋰電
動力電池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白皮書發布 要求整車不起火
4月26-27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23年度會議在江蘇常州金壇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金壇區人民政府區長胥亞偉,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調研員陳春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孫學良出席會議。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主持會議。會議發布了動力電池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白皮書,白皮書提出了到2025年的主要發展目標。一是大幅提升產品水平。到2025年,液態電池比能量高于350Wh/kg,循環次數高于1000次或12年,成本低于0.55元/Wh,在-20℃環境下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動力電池具備3C以上充電能力。全固態單體比能量達500Wh/kg,突破關鍵材料、電極等核心技術,制備技術,形成面向工程化、產業化的技術儲備;二是構建動力電池系統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體系。電芯級、系統級、整車級產品安全水平大幅提高,電池產品發生熱失控時,要求整車不起火,安全事故率大幅下降。確保在電芯熱失控的情況下,電池系統不起火。建立動力電池安全實時動態監測、預警和監管體系,健全動力電池安全事故處理機制,實現動力電池從生產到退役、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三是構建大規模智能柔性制造體系。到2025年,動力電池大規模制造CPK>1.67,產品一致性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制造在全行業全面推行,單一產線通過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兼顧多規格產品生產,形成產銷規模在60GWh以上(加儲能約80GWh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4-5家;四是構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生態體系。強調易制造可回收的動力電池設計理念,加強余能檢測、殘值評估、梯次利用、安全管理等技術標準研發,制定相關規范。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具備年回收能力達到100萬噸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業,鋰金屬的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5%以上;五是構建低碳綠色動力電池產業體系。大幅提升動力電池裝備水平,利用大規模、高智能、高能效裝備技術,降低動力電池材料、電芯、電池系統、回收再利用等全產業鏈條能源消耗,基于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推動實施動力電池生產體系碳足跡管理,促進降低碳強度,有效控制碳排放總量,全產業鏈碳足跡水平做到領先;六是推動動力電池及系統標準化。通過動力電池電芯、電池包標準化和換電電池包標準化,促進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和回收利用水平,到2025年,動力電池電芯形成8-12種標準化規格尺寸,加快換電電池的推廣應用;七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體系。以新能源汽車國內國際大發展為機遇,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新格局。到2025年,動力電池產業在全球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海外生產銷售達到30%以上。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